中风,医学上称之为“脑卒中”。近年来,我国居民中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。《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(2023)》显示,我国平均每10秒就有1人初发或复发脑卒中,每28秒就有1人因脑卒中离世。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现患人数达1242万,且发病人群呈年轻化。
脑中风一旦发生,七八成的患者都会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,下半生只能与拐杖、轮椅为伴,还要花费高额的治疗费用。但,只要控制好危险因素,80%的脑中风都是可以预防的。
2019年,《柳叶刀》这一权威医学期刊发布的一项研究分析了1990年至2017年我国34个省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。在27年的时间里,虽然各类疾病排名有所波动,但 脑卒中始终位居榜首 ,这一“地位”未曾改变。
一直以来,人们普遍认为导致中风(脑卒中)的原因主要是动脉硬化、血管狭窄、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血脂异常等。如今越来越多研究发现,导致中风居然和饮食有关,有些食物会促进炎症的发生,增加中风风险。
这类食物促进炎症 中风风险增加87%
2024年1月,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、江南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的研究人员在《英国医学会公共卫生》期刊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显示,与饮食导致相关炎症会增加中风风险!与饮食炎症指数最低的人相比,饮食炎症指数最高的人,与中风风险增加87%相关。
研究人员分析了4.4万人的健康数据,他们平均年龄为46岁,收集了他们的饮食信息,计算出饮食炎症指数,分析饮食炎症指数和中风之间的关系。
最终研究发现,饮食炎症指数与中风之间存在正相关。即饮食炎症指数越高,中风风险越高。其中与中风最密切相关的6类饮食因素包括:碳水化合物、膳食纤维、胆固醇、多不饱和脂肪酸、铁、酒精。这些饮食因素构成了预测中风风险的关键因素。
研究人员表示,不健康的饮食模式,如高胆固醇、高脂肪、高热量的西方饮食,会加剧慢性炎症,从而通过促进异常免疫激活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;而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,
选择低胆固醇食物,避免摄入过多的酒精,选择富含水果、蔬菜、坚果、全谷物的地中海饮食,则有利于降低全身血管炎症、保护内皮功能和维持心血管健康。
这些常见“促炎食物”要少吃
1. 少吃红肉及加工肉:如猪牛羊肉、香肠、腊肉、熏肉、火腿等。
2. 少吃高油高糖食品:如含糖饮料、甜点、沙拉酱、炸鸡、薯片、肥肉等。
3. 少吃过度加工食物:如果脯、膨化食品、肉干、蛋糕等。
4. 控制精致主食比例:白米、白面等精制碳水化合物具有促炎潜力。在日常饮食中,我们应该注意合理搭配粗细粮食的摄入。
5. 能不喝酒就不喝酒:酒精,也具有一定的促炎潜力。建议大家能不喝酒就不喝酒。
生活中如何预防中风?
专家表示,生活中预防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可以遵循“1-2-0”原则。
“1”是早晚多喝1杯水
凌晨时刻,血液流动比较慢,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。晨起喝一杯温开水,有助于稀释血液,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。
晚上睡觉时,血流速度减慢,如果血液黏稠度增高,极易形成血栓性疾病。饮用适量温开水可以稀释血液,预防缺血性卒中。但睡前饮水不要喝茶或其他饮料。
“2”是天冷外出带上两件套
这两件套指的是帽子和围巾。冬季气温过低时,血管会收缩,引起血液循环不畅,疾病发生概率高。气温较低出门时尽量戴帽子、围巾。
“0”是适当多吃圆形的果蔬
有研究表明,多吃白色果蔬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。所谓白色果蔬,是指果肉部分为白色的食物,包括苹果、梨等圆形白色果肉的水果。建议每天吃一个苹果等的白色水果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。